小小快递,穿梭于千城百业、连通起供需两端,是经济运行的“毛细血管”。春运以来,即1月14日至2月18日,全国邮政快递业揽收快递包裹155.49亿件,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9%;投递快递包裹159.69亿件,同比增长31.1%。快递业务量持续走高的背后,映射着中国消费市场的活力与潜力,也得益于更加完善的寄递服务网络。
提高触达水平。近年来,无论是城市,还是乡村,我国寄递水平都有了显著提升。各地持续加快快递基础设施建设,不断完善快递服务网络,让快递通达的范围和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。在基础设施建设上,通过深入实施“一村一站”工程,全国已建成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34.6万个。通过这些遍布在广袤农村的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,联通了城市与乡村的消费节点,打通了农产品进城、消费品下乡的重要渠道,助推了快递业务量的增加。随着数字技术的提升和数字经济的发展,各地要继续完善快递基础设施,有效提升服务覆盖。尤其是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大农村地区投入,深化网络建设,提升农村地区服务管理水平。要引导快递企业持续提升县级快件处理设备信息化、自动化水平,升级乡镇网点综合服务功能,完善农村快递末端服务设施,提高农村群众使用快递服务的便利性,提高寄递的触达水平。
拓展覆盖范围。总体来看,无论是从寄递业务量,还是从寄递范围而言,我国的快递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。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,一些地方还存在短板与问题,尤其是一些交通相对滞后的地区,要持续拓展快递覆盖范围。去年以来,对发往部分区域的电商快件寄递服务治理开展常态化监管,通过引导主要快递企业优化运营模式、电商平台完善销售方式,助力改善内蒙古、西藏、新疆等地的电商快递服务。治理一年多来,快递服务偏远地区成效显著。快件寄出量增速明显,寄递成本逐步降低。总体看,目前,内蒙古、西藏、新疆等地快件投递量明显增加,投递量同比增长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,带动本地产品寄递销售量大幅提升,有效拉动当地产品上行。对此,各地各部门要再接再厉,在一些地区持续增设集运中心,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优化集运流程,提升寄递时效。
提升服务质量。推动快递业的高质量发展,各地各部门要聚焦问题短板,持续提升快递到村服务,打通快递到村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各地要以项目开展为抓手,持续完善三级农村物流网络建设,提高服务站点运营效率。要确保项目在运营维护、安全责任等方面落地落实,让农村物品快件“收得到”“寄得出”。要加大政策与资金支持力度,推进特色点位运营,充分发挥地方特色。要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交通场站、村委会、村邮站、小商超等场所,为末端快递网点提供必要场地便利,不断推动“快递进村”工作向纵深发展。要巩固建制村、边境自然村通邮成果,继续引导邮政快递企业与铁路运输企业合作,改变单一公路运输模式,开行快递电商班列,进一步降低快件成本,提升农村邮政服务质量。要推动先进技术的应用,带动降低物流成本,深入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。(李萍)